
《猫》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猫》教学设计1这篇课文是著名小说家老舍写的,它是一篇精读课文,生动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老舍先生浓厚的爱猫之情。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二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现在是实施的是高效课堂教学与以前的传统模式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时,我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在学生填“猫既( )又( )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空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当学生理解到 “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能与学生呼应,利用手势表现五个瓣的小梅花形状,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这节课上我与学生始终能进行平等对话。
在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组省略号,这是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样既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学难点,又能对冒号的用法进行巩固复习。意在培养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复习基础知识,力求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学生在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讲得较好。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
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读的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收效较好。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但又有诸多的不足,学生知识面窄,拓展机会也少,又是才开始接触高效课,对这种模式还不太熟悉,所以我和学生还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摸索,探究。
相如一小 王碧蓉
20xx.9.28
《猫》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文中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按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第二部分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时,也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组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了用比较的方法来阅读。本课课后就以“阅读链接”的形式推荐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猫的片断,意在引导学生与老舍先生的《猫》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5.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一、借助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结合预习了解本课都有哪些作家写的猫(老舍、周而复、夏丏尊),三篇各有特点,先一起来学习老舍笔下的这只猫。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接读课文,划出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说说各自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随机引导、总结:
(1)老舍先生写的两个重点内容(板书:古怪淘气)
(2)围绕这两句话,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通过这两句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一)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初步感知: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
2.理解“贪玩”: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3.理解“尽职”: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4.小结: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二 ……此处隐藏20360个字……板书设计: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决定 波纹 温暖 柔软 睡觉
决 决心 波 波浪 温 温饱 软 软弱 睡 睡眠
坚决 波动 温和 软绵绵 睡袋
寻找 计算
寻 寻觅 算 计算
寻死 算计
教学反思:
《没有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自快乐是什么。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1.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我就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值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自己对“燕子、蜜蜂、青蛙为什么觉得快乐。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快乐”的理解。学生因为对课文熟悉了,有的学生就说:“燕子一口一口地衔泥来造窝,创造窝的过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乐。有有的学生就说一“燕子的窝是自己造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通过千千万万朵花中才来花粉,才可以酿成蜂蜜,他劳动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劳动创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别快乐。“有的学生就说:“青蛙一天到晚蹦来蹦去捉害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帮助人们保卫庄稼,知道劳动有了回报,就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有的说:“波斯猫不劳动,总依赖主人给它东西吃,所以它不会觉得快乐的。”……这样,通过读、说,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劳动创造快乐” 的道理。
2.让学生精读课文有关段落,学会品词品句,读有所悟。“抓住关键词语读好句子”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老师先出示句子问学生:句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机械性的教学令学生索然无昧。所以我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我就让学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划出,然后让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句子,在读句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一位女生说,她从“一口一口”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另一男生从“千千万万”感悟到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读时声情并茂。老师再用资料补充:一只蜜蜂往返飞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才酿成一滴蜂蜜。此时,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饱含激情的朗读至今另我难忘。有了以上两句句子教学基础,学生自然而然读出青蛙整天蹦来蹦去捉害虫的快乐情感,学生读好了句子,也懂得 “付出劳动获得成果”的道理
3.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情感,受到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从文字上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基础上唱《劳动最光荣》,让他们在从文字中感悟升华到在情景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在他们意味未尽的时刻,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劳动是什么,打算怎样去创造快乐。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4.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离不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源于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除了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去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外,还在上第二课时时让学生编故事。说说找到快乐的波斯猫是怎样的。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有的说波斯帽猫后来认真思考了燕子、蜜蜂、青蛙的话,知道了自己不劳动是找不到快乐的,所以它开始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还感觉到了主人给他的蜂蜜特甜、炸鱼特香。有的说波斯猫知道了劳动能创造快乐,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他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知道了快乐是什么之味了……这样,学生就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
5.学以致用。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运用生字来组词,并用所组的词说一句话。学生就来劲了,有的说:“决(决定)我决定认真把我的字写好。”有的说:“决(决心)我想把知识学好的决心已定,谁也不能改变。”有的说:“波(波纹)我往潮水里扔石子,水面上就出现了波纹。”……虽然这些句子还很简单,但他们会用这些字来组词,造句,说明他们对这些字的字义已经掌握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这就足够了,把句子说具体,我们可以慢慢再引导。
在成功之余,还存在着缺点;
1.没有及时调动小组学习的气氛。当学生小组学习的气氛有点沉闷时,老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更好投入到合作交流之中去。
2.教师在分角色朗读前提出的要求不够具体。以致学生在表演中出现了不连贯的现象,没能更好地把文本中的情感通过表演表现出来,真的很可惜。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通过学生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2.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学感悟等,分享学习的快
教学目的:
1.认识“斯、滋、决、衔、软、绵、碌、糖、箱、蹦、呱、哼”12个生字,会写“决、波、温、软、睡、寻、算”7个字和偏旁:横山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教学难点: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