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治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政治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下农民处境有所改善的三个方面,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农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在当时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业。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自编朗颂材料、琵琶《塞上曲》选段、教学题卡若干。
【教学方法】
“三自一导”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常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建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什么样的客观规律?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师:第一小组同学把握了本专题最核心的内容,做到了去粗取精,这也正是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至于该内容提到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诸如曲辕犁、都江堰等,这是历史课上学过的,我们不再重复。下面请第二组提问。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学习的专题是“手工业的发展”,共提出三个问题:
1.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什么?
生甲:冶铁。
2.就世界范围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生乙:冶铁技术的发展。
3.手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丙: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第三组组长评判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二组成绩,请第三小组发言)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封建社会“商业的繁 ……此处隐藏1824个字……
1.林丹失败后,压力很大,训练时摔断了很多球拍。这种宣泄情绪的方式不太合适。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尤其是压力很大时,也要合理发泄法。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或者使用目标升华法。
2.在2008年比赛前,林丹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让外界觉得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压力很大时,完全封闭自己不合适,尤其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有些时候,遇到大的挫折,我们可以向身边人倾述和求助,一味封闭自己也许会让自己的情况更糟糕。
林丹故事引发的思考三:从林丹的奋斗经历中,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挫折?你觉得,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师:挫折具有两面性。消极作用: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阻碍人们前进的步伐。积极作用: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使人更强大。认识挫折,要降低挫折消极作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善于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
师: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奥里森S马登说过:在当今世界上,很多人都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障碍与缺陷。如果没有障碍与缺陷的刺激,他们可能只发掘出25%的才能,但一遇到痛苦的刺激,其他75%的才能就能被激发出来。
教学环节二:
师:林丹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战胜挫折的方法。我们身边的`同学是不是也有很多战胜挫折的好方法呢?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依次讲述自己的挫折故事和战胜挫折的方法。每个同学讲完以后,请组内其他同学给出评价。活动完成以后,请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总结你们小组战胜挫折的方法。
学生活动:讲述我的挫折小故事,分享和总结经验。
教师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在同学中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学生最后所总结的办法,有的和书上提到的一样,有的是具体措施和方法,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方式。
部分学生会有疑问:我知道战胜挫折的办法,可是有时发现挫折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就会放弃了。或者当外界评价(比如,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也会因为太困难而不想继续努力了。我该怎么办?
教学环节三:
播放视频二(1分钟)
26岁的维拉斯克兹患先天性罕见疾病,马凡氏综合症,身高157厘米的她体重约26.3公斤、右眼完全失明还有许多生理缺陷。身体无法储存脂肪,永远皮包骨,被称为世上最丑女人。由于长相怪异,她从小受尽欺凌,13岁时更被别人拍成短片《世上最丑女人》的主角,影片在某网站点击超过400万次,有网民甚至留言称,她父母为什么还要她?用火烧死她。她根据自己经历拍成的纪录片《勇敢的心:维拉斯克兹的故事》。在美国得州首映,她希望通过此片与被欺凌受害人互勉,教他们重拾自信,让更多人得知她的故事。她建立自己的频道,让其他人认识世上最丑女人的真面目,教人凭内在美展现自信,频道订阅人数超过30万。她也致力拓展反欺凌工作,游说国会议员通过首项反欺凌法案。
维拉斯克兹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学生讨论:维拉斯克兹在她的励志讲演中的话。我会利用这些负面的东西当做一个梯子来登上我的目标。我就是这样做的!我要让我的目标,我的成功,我的修养,来定义我自己!不是我的外表,不是我的视障,也不是我的病,所以我告诉自己我要非常努力,尽力使自己更好,表现给他们看。
师:维拉斯克兹的讲演题目是你如何定义你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在所难免,面对挫折我们需要用恰当的方法战胜它。但是,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走弯路,有时候我们想放弃,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怀疑自己。维拉斯克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很丑我有病,但我也要让自己更好,我要自己定义自己。维拉斯克兹的演说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和回答。(略)
师:同学们,你们的人生谁能做主?我们要自己做主!所有人都有不完美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被自身的缺点和眼前的困难蒙蔽了自己的心,我们要打败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它固然让你不那么开心,但是它也可能成就你。正因为这些挫折,让你对自己了解更清楚,让你破釜沉舟,让你咬牙走到高处,让你看到更迷人的风景。
教学环节四:
教师总结:当挫折降临时,可怕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对挫折的恐惧。只有在心理上真正做到了不畏挫折,才能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去面对挫折和逆境。
战胜挫折就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消极情绪!挫折面前也从容!
政治课教学设计3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首启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它在培养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诸方面卓有成效。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首先提供一个典型的案例(事例、材料)给出具体的材料,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从中抽象出一些认识、经验、观点、道理,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容。
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二、情景创设法。
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录象、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歌曲、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是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如故事情景、现实生活情景、问题情景等。激发学生情感,引发联想的同时,结合具体情景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三、抽丝剥茧法。
政治课是典型的知识型教学,需要学生用理论知识和原理去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当遇上一些概念性较强、较抽象的知识点时,用抽丝剥茧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理,使学生在繁杂的思绪中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四、情感滋润法。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学习政治成了一份苦差事。就其原因,惟独一个“情”字。积极愉快的情感才能调动人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人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
教师在上政治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和语气上的轻重、舒缓、快慢等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完全是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则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浓浓深情和殷切的希望,而燃起心灵的火花、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亲其道、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激发出来,同时,亦有效地改善、促进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提到的几种教学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以多种综合运用。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够设计出和运用到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