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名言

经典书法名言

时间:2025-11-27 23:35:09
经典书法名言

经典书法名言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书法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书法名言1

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3、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4、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5、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8、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9、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10、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11、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1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4、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1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16、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17、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8、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19、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20、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21、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2、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3、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25、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6、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27、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28、时时只见龙蛇走。

29、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30、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31、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3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33、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34、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35、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3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38、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39、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40、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41、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4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43、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4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5、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46、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4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48、心正则笔正。

49、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50、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5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5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53、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5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55、字怕练,马怕骑。

56、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5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5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5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60、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61、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2、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63、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6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65、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66、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67、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68、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69、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0、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71、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72、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7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74、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经典书法名言2

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5、四字吉语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惠风和畅》

6、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0 ……此处隐藏17700个字……、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35、事情做到完美,就是艺术。

3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 刘熙载 《艺概·书概》

37、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38、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

39、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0、有志者 事竟成

41、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42、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43、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

44、时时只见龙蛇走。

45、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

46、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47、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48、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49、自己打败自己的失败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50、疏势不补,密势补之。《九成宫》“圣”字上画,“舜”字下点,皆补法也。若“乃”、“力”等字,左上右下皆缺势,无可补。

51、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

52、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54、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5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56、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学书自成家说》

57、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58、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59、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60、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61、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62、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63、拳要打,字要练。

6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5、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66、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67、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68、挥毫落笔如云烟。

69、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何其言之不相谋耶?不知前言是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二者不兼,焉能尽妙。唐代北海、河南书,真是善于取势者。

70、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71、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72、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73、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74、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75、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

76、读万卷书,行万里。

77、要战胜恐惧,而不是退缩。

78、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79、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80、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81、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82、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

83、我们是骄傲还是谦卑,全取决于事业的成就。

84、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85、挑战极限,身先神显风光正茂,出类扰萃。

86、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 唐代书法家 张怀瓘

经典书法名言15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

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4、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5、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7、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18、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19、书肇于自然。——蔡邕

2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2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22、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23、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5、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26、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2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0、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1、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3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36、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37、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38、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3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40、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4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4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44、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经典书法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