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5-09-22 11:59:08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揭示目标。课始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赏图学文,理解词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习“闻到清香”、“看到叶花”、“想到变成荷花”、“荷花充满生机”四部分。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学习“想到变成荷花”部分,重点引导创新想象不同动物对荷花的不同语言。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做到“图文结合”、“情境学文”, “体会情境”、“升华情感”。

荷花教学反思2

语文是一种语言学习,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文又是母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有着深广的人文性特征。而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吧。这节课,我通过听读看想说做写等多种方法与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期待与快乐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一开始的音乐放飞想象,激发了学生探知的欲望,然后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产生独特的体验。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象,也可边听边做上动作,体会蜻蜓、小鱼的快乐,感受荷花池边如梦如仙的美。最后以给荷花姐姐和大自然写信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这一不常见的学习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这一课体会最深的是学生把书读得很好,因为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地预习,也利用早读课指导过他们如何去读这篇课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上这一课,感觉特别好,少了课堂上烦琐的朗读指导,荷花似乎更美了。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多次强调指出: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我不知道我对此的理解是否确切,但我按我的理解去做了。我想,不管对与不对,只要学生高兴学、学得也高兴,那我这堂课就是有收获的。

荷花教学反思3

《荷花》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先让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扫清生字障碍后,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把荷花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这样美?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图片展示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通过不同的读书形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丽,也帮助学生尽快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的环节: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片想象白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话,学生有的说出了“有的躲在荷叶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边,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三段荷花紧挨在一起,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的说“有的荷花歪着头,像在和蜻蜓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荷花靠在荷叶上,像在享受温暖的阳光”?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让我很惊喜。

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可以说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目的。

荷花教学反思4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荷花教学反思5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资本。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内涵,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要想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方法,体验和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运用笔墨表现荷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

一、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具 ……此处隐藏5556个字……吗?…….问题刚落,一双双小手早已举得老高,“老师,我会!”李想举手了,一手指着自己,信心十足。“好,我们先请李想给我们表演一下,我们鼓励一下他好不好?”在我提议下,孩子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李想。看着李想可爱的样子,真得难以想象他平时的.“恶作剧”——一个聋哑智力障碍孩子的行为。一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作为一名和孩子们整天在一起的年轻老师,我很快乐,也很幸福。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了这扇门,还会敞开一扇窗。其实我们的聋哑孩子真得很是聪明,可爱。希望他们在这里快乐每一天!

荷花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先写来到荷花池边,再写荷花的姿态,然后总写荷花的美,最后写作者的联想,回到再现实。因此,我认为讲本课时要抓住文章的特点,把荷花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才会让学生明白美景才能让作者陶醉,以致于觉得自己是荷花了。

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充分欣赏荷花的美,再品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露、钻、探、伸、冲)。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使劲地、不停地、高高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精神抖擞地、痛痛快快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体会荷花心情把自己当成荷花,冒出来仿佛想干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其次,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渗透新课程理念“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我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接着我让

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这样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最后,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荷花教学反思14

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二,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或“———— 的荷花。”有学生说:“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姿态是那样的动人!”有学生说:“亭亭玉立的荷花。”有学生说:“千姿百态的荷花。?------一时课堂沸腾了起来。

我感到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好、通过练、记得牢。

荷花教学反思15

作者叶圣陶先生在《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课文按照“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的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精准的用词、生动的描写,是文章精妙之处。执教中,我紧紧围绕“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概括一池荷花之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课文中寻找体现荷花之美的语句,并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情朗读等学习形式,去积累语言,感悟课文语言的的精妙。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品悟,顺学而导,主要交流了两组语句。

语句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引导学生通过观赏图片、朗读去感知感悟。“冒”在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高高突显出来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蓬勃生长的样子。

语组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三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哪些词、字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引导学生感受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美,体会饱胀、破裂等词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一下子变得鲜活而具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玉兰花等,并进行仿写,可以说水到渠成,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带上动作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感受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美好姿态。

这样的文章,我们的语言真真难以描述其美,其妙,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把语言内化于心,烂熟于心才是最好的学习形式吧!

《荷花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