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篇一:数学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教学中通过学情分析,能够有效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于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关系也有着重要作用。每每谈到学情分析,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是教师的视野不够开阔、学生知识、认识水平不高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较为狭隘的学情分析,没有从更广阔的角度、科学的进行学情分析,以至于忽视了对学生内心的关注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情,从字面意思来看即学生情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情况不仅仅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兴趣和期望也是学情中重要的一环。
众所周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要求是从讲课到教学,从老师的单项传授转变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应该成为两个部分,一半属于学生,另一半属于老师,互动的基础应该是学生熟悉且有一定兴趣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用教材而不是遵循教材,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走入生活,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价值观。
一直以来,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受到了一般教学论的严重影响,以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停留在对学生基本特征上的分析。而教学设计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必须要做好准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也是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学情分析
1.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期望。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基础教学,因此不论是对于哪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水平。小学生虽然认知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在基础的应用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应该是零起点。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数学能力会得到快速地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忽视了孩子们在学龄前所具备的能力,认为学生们的能力需要重新开始培养。这一情况在小学数学的应用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老师们没有利用小学生已有的应用能力,而直接。教小学生们学习课程内容,忽略了数学课程的实际应用。因此极大的挫伤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很多小学生都感到本来趣味无穷的学习成为了一种负担。
2.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教师除了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书本知识,还应该对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事业加以分析。我们在这里提到的知识事业主要是指之学生在课外通过其他获取知识的渠道所得到了的,而生活视野则是指学生在不同生活环境中所得到了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应该考虑这一点,从而避免由于教学拓展不合适,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重合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
3.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在集合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顺应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让学生认同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加以督促和矫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会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应该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促进者加以转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对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加以分析,并倡导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要求教师对学生有着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师教的更好、学生学的更好。这一点正如我国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教师必须要保证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不论是偏离了这二者之中的哪一方,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作者:尚 伟 李正芳 单位:1.山东省莒南县第八小学 2.山东省莒南县第六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智明.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三结合”[A].2016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6.
[2]台金梅,白杰.针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反思[A].2016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6.
[3]邵文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A].2016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6.
[4]于娟,孙照慧.多媒体技术如何与数学课堂有效整合探析[A].2016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6.
篇二:数学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摘要: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个阶段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为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做一个铺垫。数学课程是小学课程中最为重要课程之一,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小学数学和初中、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贯穿性,因此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多元化应用入手,真正做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兴趣;自主
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个阶段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为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做一个铺垫。数学课程是小学课程中最为重要课程之一,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当中,小学数学属于一种启蒙教育,依靠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启蒙,同时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勇于解决难题的意志。在我国的教育大纲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试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诸种手段。小学数学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小学数学和初中、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贯穿性,因此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多元化应用入手,真正做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延伸点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表明了兴趣的重要程度。兴趣对于相对枯燥的小学数学异常重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尽量打造出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小学生们真正感到 ……此处隐藏7946个字……量分析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具授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新鲜有趣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接受。
直观的教具,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最佳状态,认知也变得主动了,学习效率也相应的高了。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各种立体的物体组合成学生喜欢的小房子、碉堡、机器人等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知识也变得更加容易,学生就觉得所学的内容很有趣,从而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营造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生活化与自己很贴近,摆脱乏味的传统填鸭式模式。
在学习《谁先走》时,让学生模仿教材中下棋的情景,让学生找出公平的策略,在互相研究一起讨论。把这课内容当成一场评论公平的辩论会。学生们在课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说的条条有理,头头是道,把一堂数学课用另一种方式解读出来,令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数学兴趣学习的快乐来源于经历过辛勤的努力而获得成功感。
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向更高层次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得到,主动去学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把题目分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然后在评价方式上,抓住学生的心理,实践证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进步更快,所以教师必须以喜悦愉快的情感,认真分析来自学生的信息,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由此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从创设问题情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这样学生便能主动积极地去探求新知。因为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着他们对情境感受更加灵敏,情景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想深入地去了解和探究,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刺激小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制力,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老师的设计形式新颖,寓教于乐。数学中抽象的概念要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其次,让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不感到只是生疏不切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上。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解决学习与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第三,运用新颖教法诱发自主学习。第四,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学习更自主。竞赛活动学生们喜欢同时也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争强好胜喜欢受到表扬针对这种心理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比赛形式要多种多样,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获胜的机会激励参与的热情。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3.愉快学习中才能自主往往在努力后,学生会有更深刻地体验并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鼓励和点拨能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在学生独立探索新知识的时候,要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学生遇到困难要失去信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这样,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促使他们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4.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更加自主课堂上的和谐是学习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着,给学生答疑解惑。对于待进的学生,教师要给与足够的关怀,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赞扬的口吻和赏识的目光对待学生。课下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还注意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想学、乐学、会学的学习态度。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教学观念要及时转变教改中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和谐、自主、开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勇于创新。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表现以及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力求学生在教材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思路宽,好质疑。如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而不只是面对书本上基础知识单一做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达出来鼓励他们质疑引发深入的思考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改成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创造性。同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熟悉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积极思考问题,追根求源。
3.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能促进大脑的和谐发展,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把组合的图形用自己的方法分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以此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期间学生,利用剪、拼、折等实践过程直观的找到已学图形,从而很快能够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与实践,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4.在游戏中启发学生创造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结合既有游戏性特征又具有教育性特征,它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首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游戏具有趣味性、能互动,所以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学生可以通过比赛与其他游戏者进行比赛,通过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运用分组游戏,小组中共同克服困难,完成游戏任务。游戏包含了竞争与合作的学习关系,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体会到掌握知识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意识到知识的价值产生获得知识的心理需要,对游戏的兴趣渐渐的被转移到知识学习上。其次,能够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游戏要把教学任务从低到高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5.用激励的方式增强创新意识的发展对于小学生,适当的激励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作用,不管是成绩好与坏的,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赞许。针对小学生这一点多给学生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以此刺激他们创造成功。评价要有针对性使学生学习的情绪得到激励,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信心实足和热情满满的去探索、去研究,诱导他们不断去创新。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探索和发现,找寻适合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方法,不断去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爱学数学,主动去提高,全面地发展。
作者:张海龙 吕丽丽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五台乡长太河村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