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学反思1《摇滚青蛙》是中班的一个阅读活动,主要讲了七只青蛙为举行摇滚音乐会,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打扮自己的故事。在这个活动当中,我充分以孩子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在摇滚的音乐和快乐的游戏中探索知识,寻找答案。
活动的开始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初步感受了一下摇滚音乐,并引导孩子用最棒的动作来展示自己,让幼儿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感受了摇滚音乐。再用魔术的形式激发孩子探究颜色变化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探索颜色的变色。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他们自主去探索颜色的变化、去体会变化带给他们的惊奇和快乐,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知识。玩颜色的操作试验让孩子们很快认识了颜色的变化规律,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探究,也是成人蹲下身子与孩子沟通对话的最好方式。也为阅读《摇滚青蛙》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也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出示未变色青蛙图片时,我没有马上告诉孩子青蛙准备干什么,而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想像一下青蛙们会去干什么?既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然后出示变色青蛙让孩子们更进一步认识颜色的变化规律。随着黑色青蛙的出示,老师抛出问题:“它是怎么变的?”老师对幼儿的答案不予以肯定,而是把它作为课后延伸自己寻找正确答案。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故意设下悬念,设计了问题“青蛙们为什么要变色?变色后去干什么呢?”幼儿急于知道,迫切想看书,充分的激起了幼儿阅读的欲望。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摇滚青蛙”绘本时,孩子们兴奋极了:一页一页仔细认真地观察讲述着。“青蛙乐手会怎样打扮自己?”“会变成什么颜色?”随着问题的一个个深入,加深了孩子对色彩变化的理解,同时对什么是最酷的摇滚青蛙孩子们也有了自己不同的见解: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就是最好的!在绘本临近结尾的跨页里,最酷的“摇滚青蛙”集体亮相:画面上色彩、造型、声音符号以及热闹的场景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孩子们兴奋极了,指着画面激动地自己讲述起来,我想:这一刻阅读的快乐是真正掌握在孩子手中。我连忙问道:“‘摇滚青蛙’音乐会都会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孩子们立马议论开了,有的说是跳舞,有的说是唱歌。“那请你当漂亮的摇滚青蛙上来为大家表演吧!”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来表演,孩子们完全沉浸在青蛙音乐会的激情里,尽情表演模仿着自己喜欢的摇滚青蛙。
好的故事总是让人爱不释手,再次翻开“摇滚青蛙”绘本,它的导语深深打动了我:和而不同,并且成为群体中的一份子,才能发展自我、快乐成长。哆来咪发唆拉西,七个音符的合成,就能演练最酷的“摇滚青蛙”。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先前制定的目标并不完善,对躲藏在幕后的故事寓意提炼得还不够升化和主动。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在群体中发展自我这对孩子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我被作者的智慧所折服。漂亮的色彩,抽象的道理,经过一群青蛙的“艺术加工”,在不经意的变化和融汇之间,让孩子开怀地笑,笑过之后会心会意。所有的绘本都是承载着文学滋养和心灵蕴藉的小船,帮助孩子从师生共读“摆渡”到自主阅读。它需要教师不断提供“促进性的阅读环境”,激发孩子丰富的潜能,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中班教学反思2根据新《纲要》中的第二条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察讨论法
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讨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2.演示验证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用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用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发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存在不足之处:
1.让幼儿表述没能照顾到全体,个别胆子小能力弱的幼儿没有机会表述。
2.材料准备不足,小方块太小,线太细,不利幼儿操作。
3.记录测量结果对于本班幼儿还有些难度,因此此环节幼儿无法自己完成。
改进策略:
针对存在的不足,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完整的备课,要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材料的可操作性及在活动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
中班教学反思3设计意图:天气渐渐寒冷起来,最近我班上正在开展“冬天的讯息”的主题活动。有的小朋友提出问题;“大树是怎样过冬的?”这个问题引起我的深思。对于树木的过冬方式,小朋友虽然很感兴趣。但是所知甚微,颇有探讨的价值,由此生成了本次活动-《树木过冬》。
为了是本次活动区的更好的效果,活动前我制作了树木过冬的PPT,还有搜索和下载大量教学所用图片。在活动中,我鼓励小朋友自主学习与同伴之间探讨,在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耐心倾听,积极而适时的加以引导。
本次活动重点是树木过冬方式,由于这方面的内容知识性强,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用说教的方式肯定幼儿难以理解,所以我准备了树木过冬的PPT,不仅小朋友非常感兴趣,而且更能让幼儿直观的观察树木过冬的方式。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讲解树木过冬的方法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加上问题过于琐碎,个别幼儿注意力便于分散,参与性不高,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后在设计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发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中班教学反思4——音乐活动《小白兔和大黑熊》
《小白兔和大黑熊》是一个很有趣的中班音乐游戏,ABA式的音乐分别表现出小白兔和大黑熊不同的出场时间和动作特征,如何让孩子们在欣赏过程中,去感觉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针对这个活动,我做了尝试。
我们都知道中班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特征的,需要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所以在音乐欣赏之前,我先在网上搜索到了该活动的PPT。活动时,我边出示PPT,边讲述故事。然后,播放音乐,请孩子们辨别音乐分几 ……此处隐藏5234个字……更好。
其次,在教学环节中间,要注意,除了要注意情感体验,也要给孩子留出思考和说的时间。这个环节应该让孩子说,注意想想要让孩子怎么说,怎么引导。
让幼儿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微笑的美好和蕴涵的力量。
三.幼儿表现
这个故事,我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被故事吸引了。能够认真地听。在回答我的提问时,也能准确回答。但是,我忽略了,在整个课堂上,孩子才是主体。应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而这节课上,我却说得太多。我应该给孩子留出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师生互动要更多。使孩子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课堂气氛会更好。情感交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得活动的效应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内。那么情感交流这方面就要做到真正的交流。要让孩子去说,去表现。
以上是我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弥补不足,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与积累,创设教学环节要更科学,更贴近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做主体。
中班教学反思13今天是20xx年3月2号,小学正式开学的第一天。说实话过了一个寒假,重新开始教学上的第一堂课心里总是很忐忑,很不安。所以对这第一堂课我也是很认真的进行了备课,在备课的时候,我认为新学期的第一堂课,跟学生讲规则最重要,因为根据上学期科学课堂的表现,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所以第一堂课不讲新课,直接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下新学期的科学课堂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辛辛苦苦做了大半天的课件,其中包含了,:上学期你认为科学课堂上我们班存在的不好的现象、怎么避免这些不好的行为发生、科学课堂的规则、科学室外活动课的规则、科学实验室的规则。对于这节课我真的是很用心的设计课件,本以为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的一位同事看了我的课件并且建议我说“一开学就要学生找自己的毛病好像不太好吧”。她说的很委婉,但是确很诚恳!其实听她说完这句话我也觉得一开学让学生自己找毛病有点不太好,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对我辛辛苦苦大半天的成果比较有信心的。但连续上了三节课,三个班的反应不得不让我承认我错了。
上完三个班的课之后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1.觉得老师光讲实在没意思,而且很不愿意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
2.上课节奏,时间把握不当。
3.语言并不是很通畅,普通话不到位。
上完三个班的课之后我又和那位同事探讨了一下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她是怎么上课的呢。通过她的指导以及自我反思总结了我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1.我所认为的认真备课其实不过是“我觉得”,而没有从“学生觉得”这个角度去备课。我犯了一个教师不应该犯的错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设计开学第一课时,学生会希望科学老师怎么上课呢?他是希望老师只让自己提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再然后是无趣的朗诵课堂规则。学生一定不会喜欢这样的科学课!虽然我的本意是好的,只有制定好课堂规则,遵守课堂规则的前提下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学课。如果我在以这个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到孩子想要怎样的科学课,怎样让这种无趣的规则让孩子喜欢。只有做到这一点,这堂课才算是完整。同事也跟我说了,她是怎么上的一堂课的。她首先是跟孩子们闲聊,让孩子们说一说寒假的生活从而说一说寒假中你是否做过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在谈这些让孩子兴奋的事情时,课堂可能会有一些小骚动。这时她运用了教育机制,突然间她停了下来,左张张右张张。孩子们很好奇老师在干嘛,所以课堂立马安静下来。这是她恰当好处的提出了“科学课堂的规则”。教学真的是需要探讨的,我要学的东西真的还好多。不管怎样,为了自己的努力加油!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加油!
中班教学反思14散步时发现孩子们对周围的动植物都充满了兴趣,他们会在晨间活动时去观察花园里的蜗牛,会在饭后散步时欣赏飞舞的蝴蝶,这些美丽的蝴蝶可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了,蝴蝶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利用讲故事《毛毛虫》,孩子们听了就明白了,蝴蝶是毛毛虫变成的。因此孩子们对毛毛虫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于是我开设了泥工活动《毛毛虫》。
活动一开始我就先让孩子们欣赏毛毛虫动画,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当我拿出事先制作好的毛毛虫让孩子们观察时,他们立刻就发现了毛毛虫的特征,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长长的,有的说是圆圆的。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毛毛虫特征的认识,我采用了形象的说法:毛毛虫吃了东西以后,肚子圆鼓鼓的,而且长的越来越长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如何制作了,很多小朋友都想到了是做很多个团圆连起来,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些细节,如触角怎么做、小脚怎么做。
于是在示范过程中分泥、团圆我请个别幼儿来操作,最后的组合作为我教学的重点。我先从团圆中挑出最大的做头,其余的一个接一个的粘连在一起,连好后就要给毛毛虫装上眼睛、触角和腿了,这时我拿出了火柴和牙签杆,孩子们一下就想到了利用这些小东西做触角和小脚了,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毛毛虫很快就做好了。接下来孩子们自己操作的更是热火朝天,他们还评出了最漂亮的毛毛虫、最长的毛毛虫、最胖的毛毛虫等。
但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在毛毛虫的制作过程中我对孩子进行了因材施教的讲解所以耽误了整个课程的进行的时间,但孩子并没有减弱孩子对本节课的兴趣。
中班教学反思15这学期我被调配到了中一班。对于一个刚刚带完大班的教师而言,总觉得中班孩子们在自理本事方面有些欠缺,加上经常听到家长来倾诉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不会自我吃饭,不会自我穿衣,自我的玩具不会整理等等,所以我针对这些情景,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安排。
在活动中我首先用了提问的方式导入,"你们的小手会干些什么",让幼儿为活动中儿歌进行仿编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幼儿领悟到自我在身体方面的成长。
我根据儿歌的资料进行了活动前教具的准备,用图片的形式将儿歌表现出来,顺利地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了儿歌的资料,简便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在我的引导下,活动中幼儿能将自我的照片、物品进行简单的讲述和比较,并能说说"自我在家会做哪些事"。经过让幼儿自由讲述,满足了孩子们"我要说、我想说"的欲望。之后我就借助课前根据儿歌的资料制作了相关的图片(爸爸、妈妈、奶奶、我、衣服、小脚、桌子、花灯),在我朗读儿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这样幼儿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图片把整首儿歌念出来。我还在活动中带孩子们团体朗读,并且采用了接力朗读和单人朗读的方式,激发了幼儿朗读的兴趣,加深了幼儿对儿歌的记忆。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我在活动只重视了幼儿的记忆诗歌资料,却把仿编忽视了,只是我把孩子们会做的事,编入儿歌中,却对于教学目标没有完整地完成。我觉得,在活动中应当让幼儿用"我会xx"的句式进行大胆的表述,并根据孩子们说的资料及时的,使幼儿把儿歌中的资料自然的迁移到了自我的现实生活经验中,也自然地进入了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中。这样孩子们才能进取地创编出自我的儿歌,让他们体会到了创编的欢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下次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必须会围绕目标来实施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